檢測標準缺失汽車空氣檢測儀器市場大
在國外,車內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公認的威脅人體健康的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現象,各汽車消費大國對此高度關注。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就曾出現過多起因車內空氣污染傷人致死的事件。鑒于此,美國把室內和車內污染作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2006年,美國AnnArbor環(huán)境集團發(fā)布了題為“任何速度都有毒”的檢測報告,稱車內空氣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辦公室中的5到10倍。該集團采集了11個國際著名汽車品牌的車內灰塵樣本以及擋風玻璃薄膜樣本,經化驗分析后顯示,車內普遍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車內坐椅、地毯、扶手和電線膠皮等都會產生對人有害的化學物質。研究測試發(fā)現,新車出廠后車內有害氣體的揮發(fā)時間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
歐盟環(huán)保部門和美國環(huán)保局要求汽車制造廠所使用的材料必須申報,并必須經過環(huán)保部門審查以確保對環(huán)境和人體危害程度達到最低點后才能使用。申報者一旦違反規(guī)定,將負擔巨額的罰款,還要召回產品清理污染,甚至主要負責者將會被判刑。日本汽車生產廠商專門針對車內空氣污染開發(fā)了一系列附屬產品,包括帶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車空調等。韓國汽車比較接近日本車系,通過高科技自動監(jiān)測空氣質量。高檔車還配備了空氣質量傳感器,一旦車外的空氣質量超標,就會自動切斷風門,阻止廢氣流入車內。2007年4月,美國生態(tài)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十大“毒車”黑名單,多個知名汽車品牌上了這張黑榜單。
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出臺車內空氣質量的具體標準,加之家庭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促使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完全沒有經過專業(yè)部門的測試,各種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氣體在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情況下完全留存在車內,而新車車主直接成為吸收者。據專家介紹,車內空氣的污染源無處不在:操控臺、坐椅,車頂氈、腳底墊以及零配件和膠水等汽車本身的物件都是在一刻不停地釋放著有害氣體。大量對人身體有害的甲醛、苯、甲苯、丙酮等物質充斥車內。
很顯然,國內汽車生產商在從美、日、德等國家引進汽車制造技術的同時,治理車內污染的技術和意識卻沒有同步引進。
我國車內空氣標準缺失
與國外二十年前就啟動的車內空氣污染治理相比,我國對車內污染的重視和治理顯然起步較晚而且一直難產。由于《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及測量方法》標準遲遲不能出臺,目前對車內環(huán)境的檢測還主要是參照室內環(huán)境的檢測標準。從2004年至今,有關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制標準的制定幾經反復,卻一直沒有定論。
目前,中國汽車環(huán)境專業(yè)委員會已經成立,車內空氣污染控制標準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當中。
各國對車內空氣污染物有嚴格標準
由德國環(huán)保署與德國汽車制造學會聯合制定的“德國汽車車內環(huán)境標準”明文規(guī)定:一,汽車本身、裝在車內的塑料配件、地毯、車頂氈、沙發(fā)等需符合德國“藍天使”環(huán)保標志的要求。二,車內裝飾,坐套墊、膠粘劑等裝飾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須低于“德國三級車內環(huán)保標準”,比如車內甲醛含量不能超過0.08mg/m3。第三,汽車銷售前還必須經過有毒空氣釋放期。日本汽車生產商在新車定型時還有專人針對“車內味道”進行感官評價。
如何知道車廂內有沒有空氣質量問題
若出現下列情況,車廂內的空氣質量可能存在問題:上車后感到眼、鼻、喉嚨不適;聞到有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煙或潮濕而發(fā)霉的氣味;在車廂內停留一段時間后感到疲倦、頭暈或頭痛。
如何改善車內空氣質量
保持車廂內干爽清潔。保持引擎調校于最佳狀況。在可行的環(huán)境下,將新車的車門和車窗打開進行通風,以減低新裝置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的散發(fā)。
盡量避免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空氣清新劑,如果確實需要的話,必須參閱生產商的使用指南。
盡量避免使用含有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劑清潔車廂內的裝置、儀表板、地毯、車窗和鋪地面的物料。
車內空氣污染案例
2002年8月,北京消費者朱女士花4萬多元購買了一輛國產奧拓轎車,同年9月底,朱女士發(fā)現身上有大量出血點,被醫(yī)院確診為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發(fā)作并接受治療。2003年3月,朱女士因醫(yī)治無效病逝。朱女士的家屬認為,朱女士的病情與其所購買車輛的車內空氣苯含量超標有關。
2004年3月1日,上海消費者朱某購買了一輛別克凱越。車買后,朱的家人就發(fā)覺車內有濃烈的異味,開車時眼睛有刺痛、流淚的現象,時間稍長就會輕度眩暈。朱某3歲的孫子朱成由于好奇,經常乘坐該車或在車內玩耍。2004年3月下旬,朱成出現頸部淋巴結莫名腫大。醫(y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朱某的凱越車隨后被檢測出車內甲醛超標1.5倍,含TVOC量(即總揮發(fā)性有機物)超標6倍。
一輛車藏“毒”百種
一輛空間不超過5立方米的車內究竟“藏”著多少“毒物”?這個結果是一般人想不到的。1995年,新澤西州科學儀器公司的官員在對一輛全新的林肯Continental檢測時發(fā)現,車內共有高達100多種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兩個月后,這些物質的濃度雖然大幅度下降,但還是很容易就檢測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環(huán)境保護會議也指出汽車污染化合物品種太多,他們選擇了優(yōu)先考慮的28種化合物作為監(jiān)測代表指標,而這只是車內“毒物”的一小部分。
車內有毒化合物的一大特點就是隨著溫度的升高濃度急劇增加,主要原因是車內材料有害氣體的釋放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有研究報告指出,當車內空氣從26℃上升到63℃時, TVOC濃度至少增加5倍。我們檢測中心的研究顯示溫度增加10℃,污染物濃度近乎上升一倍。在溫度很高時,即使是使用多年的車輛中,有害氣體的濃度也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