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將舉辦第16屆固態(tài)傳感器、執(zhí)行器與微系統(tǒng)國際會
從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得知,第16屆固態(tài)傳感器、執(zhí)行器與微系統(tǒng)國際會議將于2011年在北京舉行,此次獲得最高學術會議主辦權標志著我國傳感技術領域的發(fā)展水平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固態(tài)傳感器、執(zhí)行器與微系統(tǒng)國際會議(簡稱Transducers)是國際傳感技術領域規(guī)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學術會議,自1981年在美國波士頓首次召開以來,每兩年輪流在美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舉辦。我國曾于1989年、1993年和1999年三次申辦,未獲成功。前不久在韓國召開的Transducers’05國際指導委員會會議投票決定,2011年第16屆Transducers會議地點為北京。
這次是以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名義聯合申請的,申辦過程體現了兩岸三地同行為把我國傳感技術事業(yè)推向國際一流水平的強烈愿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Transducers會議ISC成員、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夏善紅研究員,在ISC會議上代表兩岸三地作了申辦報告。清華大學周兆英教授和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李永春副教授作為申辦方代表列席了ISC會議。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李永春副教授在發(fā)言中鄭重表示代表臺灣學術同行支持在北京舉辦Transducer’11,兩岸學術界近年來接觸密切,盡管兩岸政治有一些分歧,但這絲毫不影響學術交流與合作。
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傳感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我國在Transducers會議上論文發(fā)表的數量直接反映了我國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今年在韓國舉行的Transducers’05會議共錄用論文524篇(錄用率為50%),其中大陸18篇,臺灣33篇,香港7篇,這說明我國傳感技術領域與國際存在明顯的差距。作為Transducers’11會議的主辦國,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幅度提升我國傳感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強這一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fā)和成果轉化,進入國際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