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的方法與應用研究通過鑒定
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重大項目以及赤潮“973”等項目的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的方法與應用”研究,于4月8日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工作與技術報告,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認為:該成果面向國家需求,從理論入手,解決了粘土治理技術上的重大難題,是目前該研究領域最為系統(tǒng)和深入、理論與應用融為一體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由蘇紀蘭院士、雷霽霖院士,以及國內(nèi)相關領域著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的方法與應用”研究歷時十多年,形成了系統(tǒng)的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的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其系統(tǒng)性、理論性和創(chuàng)新性解決了粘土治理技術上的重大難題,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分別在Nature、ES&T、MEPS等頂端刊物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APEC聯(lián)合出版的《近岸有害藻華監(jiān)測與管理對策》一書中介紹和引用,并得到了推廣和應用。2005年該技術成功的應用于南京玄武湖藍藻水華的應急治理,保障了“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水上項目和我國“首屆中國綠化博覽會”的順利進行,產(chǎn)生很大的社會效益。實踐證明,該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海洋赤潮的治理,而且可以應用于淡水湖泊的藻華治理,是我國淡水藻華治理技術的重大突破,也為我國淡水藻華的治理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