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鋼采用少渣量操作法減鋼渣效果好
近日獲悉,華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煉鋼廠采用"少渣量操作法",減少鋼渣的生成。經(jīng)過一年多的運行,該廠石灰和白云石消耗目前已降為78千克/噸鋼,年可節(jié)約成本1200多萬元;每降低8千克石灰和白云石消耗,每噸鋼的鋼鐵料消耗相應降低0.96千克~1.5千克,僅此一項每年節(jié)約成本也將超過1000萬元。
湘鋼第二煉鋼廠3座80噸轉爐過去長期沿用留渣操作的冶煉工藝。這種大渣量的操作方式,常常造成嚴重噴濺、氧槍燒漏、氧槍結瘤較多、冶煉周期較長等問題,且石灰、白云石用量較大。鋼鐵料消耗也居高不下。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該廠轉爐生產(chǎn)效率的發(fā)揮。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廠大膽采用了"少渣量操作法",依靠綜合性技術措施,力求減少冶煉生成渣。他們嚴把石灰、白云石等原料的質(zhì)量關,抽樣檢測理化指標,使其一級品率上升至92%,并控制鐵水罐渣被帶入混鐵爐內(nèi)的情況,鐵水經(jīng)預處理后也要扒渣干凈才能 進入轉爐。實踐證明,鐵水帶渣量每減少1%,每噸鋼可相應減少石灰用量5千克。同時,他們每周對高位料倉進行清理,確保輔料及時加入,碳溫協(xié)調(diào)率由40%提高到72%,盡量避免用石灰和白云石后期調(diào)溫,大幅度降低了輔料浪費。此外,他們定期對料倉計量檢查核 對,力求人爐輔料重量準確。在爐前操作方面,他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通過舉行勞動競賽等激勵活動提高轉爐裝入量的準確率,嚴格控制爐底上升高度;轉變工人習慣性操作心態(tài),規(guī)范氧氣流量和工作壓力;充分利用終渣,盡早形成具有一定堿度的初期渣,提高前期去磷率,增大爐渣反應空間。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該廠轉爐"少渣量操作法"在實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